摘 要:布哈拉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商贸城市的布哈拉古城,是10世纪至17世纪中亚伊斯兰城市的最佳典范之一,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保存下来的古建,更重要的是整体的城市风貌代表了始于Sheibanid王朝、持续高水准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历史。介绍了布哈拉的旧城历史、名城保护与利用的管理体系、相关法规、规划与措施,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布哈拉城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三大城市、布哈拉州首府,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享有“博物馆城”美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对中亚许多地区的城市规划变革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中国古代史书中,布哈拉被记载为“不花剌”,是丝绸之路大部分路线的必经之处,在丝路繁盛时代,它既是宗教和贸易中心,也是著名的伊斯兰教学术重镇及文化宝藏,有“伊斯兰教罗马”之称。居民至今还把该城叫作“布哈拉伊夏立夫”,意思是高贵的布哈拉城。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布哈拉旧城中心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评定意见书中,指出了布哈拉旧城的三大重要价值:(1)布哈拉的城市布局与建筑对中亚广大地区的城市规划与演变起到了深远的影响;(2)布哈拉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了其城市肌理,是中世纪中亚城市最完整、保存最完备的典型地区;(3)9世纪至16世纪之间,布哈拉是近东地区穆斯林神学,特别是苏非派禁欲神秘主义神学的最大中心,拥有200多座清线 布哈拉旧城鸟瞰(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布哈拉城座落于紧临沙赫库德运河的绿洲地区,距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约450公里,距撒马尔罕约250公里。
布哈拉城始建于大约公元前两千年,考古发掘揭示,后期布哈拉城址上的聚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成为了Kushan帝国的一部分。公元4世纪时,它被纳入了Ephtalite帝国的版图。在阿拉伯征服之前,位于富饶的绿洲之上、古代贸易线路交汇处的区位优势使布哈拉成为了中亚最大的城市之一。古波斯时期城市面积大约40公顷,统治者居住的城堡(the ark)位于西北角,目前遗址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土丘。古城墙仅遗存了一小部分,与Khiva的城墙风格相似,在波浪形城墙上耸立起巨大体量的高塔。
709年,布哈拉成为了巴格达哈里发(th e Caliphate o f Baghdad)的主要文化中心之一。892年Em ir Ism ail ibn Am ad(892-907)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独立国家Sarnanid王国,并建都于布哈拉。之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在11世纪以后Karakhanids统治时期,布哈拉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规模显著扩大。1220年蒙古人入侵,成吉思汗洗劫了这座古都,直到13世纪后半叶才开始恢复生机。1370年布哈拉被并入伟大的帖木儿大帝的帝国版图,后者建都于撒马尔罕,但布哈拉仍保持了马维兰纳赫尔(M averannahr)地区①第二大城市的地位,城市建筑也得到更新。
15世纪后半叶帖木儿帝国衰败、内乱频繁,布哈拉被Sheibani汗麾下的乌兹别克游牧部族占领并在此建都,成为了乌兹别克国家的中心。布哈拉汗国致力于经济文化发展,布哈拉成了主要的受益者,16世纪是布哈拉发展的黄金时期。
1598年阿布杜拉汗去世后的几个世纪里,连续出现了一系列的短命王朝,自17世纪后半叶始,统治力的衰弱导致周边国家相继对布哈拉进行劫掠。直至1753年,布哈拉成为新的曼古特王朝首都直至1920年。在这段时期,虽然1868年被吞并到俄罗斯帝国,布哈拉保持了整个中亚主要商贸转口地的地位。到1848年布哈拉有不少于38个商队旅馆、6个贸易建筑、16个公共浴室和45个巴扎(即集市)。布哈拉也是近东地区最大的穆斯林神学中心,有超过200座清线年后,苏联军队征服了布哈拉,并在城堡(the Ark)上插上了红旗。
从2500年前建城开始,布哈拉古城多次遭到破坏后又重建,与撒马尔罕多次迁址不同,布哈拉的城址几乎从未变动,该地区的文化层厚达20米以上。城市格局至今保存完好,仍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生长,旧城区的职能也延续下来,依然是全城的经济、文化、宗教、商业中心。许多历史公共建筑并未作为“标本”保存,而是持续使用、焕发出新的活力,注入现代功能成为商业设施或旅游景点;少量历史建筑保持了历经数百年的功能,如米尔阿拉伯经学院仍作为经学院正常教学、不对外开放。
布哈拉旧城的形态呈不规则圆形,古城面积大约40公顷,路网蜿蜒曲折,主干道系统是不规则的环形加放射式。M ekhtar Anbar和Bakhow uddin Nakshbandi两条东西向主干道平行于沙鲁赫运河(Shakhrud Canal)布局。大部分城市广场周边布局公共建筑,城市空间丰富多变、步移景异。
城市建筑密度较低,以1-2层的低层建筑为主,城市整体色彩以土为主色调,小巷多以土砖块铺地,与建筑一色。水泥或柏油道路一般是两车道人车混行。街巷局部放大形成广场等开放空间,建筑和道路广场浑然一体。
布哈拉的气候比撒马尔罕更加干燥炎热,结合旧城内外的两条运河布置数个水池,使城市内局部小气候舒适宜人。历史遗迹主要都分布在旧城中部Khod ja Nurobo大道至Bakhow uddin Nakshbandi大道之间的东西向地带内,作为一个兼具防卫功能和商贸功能的城市。自公元九世纪始,旧城的城市风貌和功能布局基本成型,可分为三个功能区——城堡(Ark)、城市建筑区(Shahristan)和商栈区(Rabad)。阿尔卡禁城(the Ark fortress)是历代布哈拉统治者生活、执政的场所,长方形街区四周城墙环绕。沙赫里斯坦(Shakhristan)则是普通居民生活区,在阿尔卡禁城的城墙外形成。沙赫里斯坦外围是贸易手工业区及商栈(Rabad)。
布哈拉古城现存140多处古建筑物,以16-17世纪建筑为主,包括居住建筑、宫殿、清真寺、神学院、浴室、集市等各种类型。主要公共建筑包括城堡、清真寺和经学院等宗教建筑以及大型市场建筑。
城堡阿尔卡禁城是中亚规模最大的城堡之一,内设宫殿(艾米尔宫)、国库、造纸厂等,禁城门外是列吉斯坦广场(Registon Square)和集市、交易市场。禁城中部分建筑已颓败为土丘,但整体格局保存完好,目前作为阿尔卡史志博物馆使用。
公共建筑以黄砖本色为主,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建筑穹顶及皮什达克②饰以蓝色马赛克。作为中亚最重要的宗教文化中心之一,布哈拉修建了大量清真寺和经学院,著名建筑群包括兀鲁伯经学院(U lugbek M ad rasah)(1417)、阿卜杜拉兹洪经学院(Abdu lazikhon M ad rasah)(16世纪)、库克尔达什经学院(Kukaldosh M ad rasah)(1509)(图2)、米尔阿拉伯经学院(M iri Arab M adrasah)(1530-1536)(图3)、卡梁清线)等,穹顶和依旺③以釉面砖和马赛克组成阿拉伯文字、花卉和几何纹样。其中库克尔达什经学院是中亚地区最大的伊斯兰学院。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古城,布哈拉的市场建筑一般是方形或圆形平面,中心主穹顶和周边小穹顶群共同组成大体量的内部空间,典型建筑包括扎尔加兰圆顶市场和阿卜杜勒汗棚顶市场等(图5)。
UNESCO专家指出,布哈拉古城是10世纪至17世纪的中亚伊斯兰城市的最佳典范之一,城市肌理至今保存完好。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保存下来的古建,更重要的是整体的城市风貌,代表了始于Sheibanid王朝、持续高水准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历史。
布哈拉古城具有“突出的普世价值”(outstanding and universal value),其边界及缓冲区适宜且充分。虽然受1920年代至1950年代间大量新建建筑影响及地震损害,布哈拉仍保持了其历史氛围及相当完整的城市肌理。
然而,历史遗产的完整性正受到土壤盐度、地下水和白蚁侵蚀的严重威胁。此外,大量出色的土质建筑由于历史材质的退化而在某些方面极度脆弱。
布哈拉保存了Sheibanid 时期城市布局的极大部分。过去半个世纪,历史中心区也建设了一些现代建筑,并破坏了局部地区的风貌,但在其他地区,中世纪城市景观保存完好。老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和宗教建筑仍保持很高的比例,历史中心区毫无疑义地是主要反映中世纪时期中亚穆斯林城市风貌的突出典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果将布哈拉历史中心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考虑其城市环境、形态与设计、应用的材料与技术、功能与传统,部分因素有可能会对历史遗产的真实性造成负面影响,例如:(1)传统材料和传统建造技术的逐渐消亡,新的建筑细部的引入;(2)对主要遗址和城市肌理的记录不够完善;(3)城市发展的压力造成一些不适宜的新建筑设计。
世界遗产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法》(the Law on Protection and Exp loit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perties,2001)。目前的法律与城市规划法规共同规定了文化遗产及其缓冲区的保护杏彩体育。这些文件反映在2005年编制的《布哈拉城市总体规划》(the M aster Plan of Bukhara city)中。此外,2010年3月23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内阁颁布了第49号特别法令《关于布哈拉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修复与适应现代用途的改造的国家计划2020》(以下简称《国家计划》)。目前这一国家计划正在实施,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保存添砖加瓦。
布哈拉文化遗址的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套等级化的体系,在国家层面由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文化与体育部负责,在地区层面由布哈拉地区文化遗产遗址保护与利用监察会及地方政府负责。
在布哈拉旧城中心文化遗产保护的框架下,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内阁引入了包含复杂行动的国家计划,涵盖2010-2020年间的布哈拉旧城中心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修复及适应现代功能的改造。关于改造行动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以确保遗址的完整性、特色性要素免遭破坏。执行《国家计划》的过程中,还将展开永久性的遗址监控。为保持布哈拉遗产突出的普世价值、同时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需要一项综合性的管理计划,它应当包含一个信息化数据库、一项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一套科学监测系统、一个基础设施规划、各类设计导则以及旅游服务导则与法规。为保持整体性与真实性的状态,杏彩体育官方尤其需要一项综合保护战略,用于移除覆盖了早期文化层的晚期文化层,并将街道路面降低到历史上的地平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用传统建造技术建造新的大体量建筑。目前“城市规划科学—研究与实践学会”正在进行布哈拉旧城中心的详细规划项目,这将进一步深化上述问题的研究。
布哈拉旧城的保护与利用是相互结合进行的,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旅游服务体系。许多古建由于UNESCO的介入,修复工作做的非常出色,修复部分与遗存部分在材质、色彩上有所区别。旧城旅游开发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旧城中心经过再开发的大量公共建筑彼此串联,形成连贯、流动的宗教、商业、休闲空间。由于旅游活动开展得较早,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布哈拉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商业服务都较为成熟。
(图片来源:[美]纳赫姆·科恩.城市规划的保护与保存[M].王少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
大型文化综合体及其周边地带,由若干个清真寺、经学院和市场、服务设施等组成,面积约6万平方米(图6)。
旅游景点附近的许多民居都作为家庭旅馆而开放,内院式家庭旅馆以当地手工艺品进行装饰,内部设施则非常现代化,卫星电视、热水设施等一应俱全(图7)。
再开发之后的古建及复建的公共建筑中,主要布局商业店铺及刀剪、银器、铜盘、木刻、陶瓷、剪纸、地毯、人偶等采用传统技艺的特色手工作坊。
除保护历史建筑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护城市空间和日常生活氛围。目前旧城内的商业步行街主要有三条,将大部分公共建筑、旅游景点、手工作坊穿插串联起来。在撒马尔罕大道的一段步行街上,沙赫鲁运河旁的一个水池周边组织成Lyabi Hauz文化休闲综合体,布局餐饮、娱乐、住宿、民宿文化等公共设施(图8)。水池东侧,建于1622年的诺迪德文贝吉经学院(Nodir Devon Begi)被赋予了博物馆的新功能。
要保护布哈拉那样大体量的历史建筑首先需要稳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增加地方收入、为旧城保护提供资金的必要手段,但也存在风险。就资金来源而言,单靠本国的投入显然是不够的。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率接近20%的乌兹别克有必要通过吸引外资来更加有效地进行保护与重建工作,并对投资者进行仔细的甄别。
布哈拉的气候条件使古建立面的精致花纹易遭破坏,而这些釉面砖纹样是紧密结合在大部分著名建筑的整体风格中的。大部分著名建筑都有修复或重建的痕迹,其目标是遗迹能够继续为生活服务,这也是许多清真寺和经学院作为市场使用的原因。考古学家使用古老的砖块和技术完美地重建了萨曼尼德陵崩塌的穹顶。布哈拉人爱护自己的城市,对UNESCO的工作人员非常尊敬,这也许是源于伊斯兰教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布哈拉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
总体而言,布哈拉的旧城中心保护与开发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在多方投资、多层级管理、积极保护与修复的同时,历史建筑中加入新的功能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历史建筑得到充分的利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适度控制旅游容量,充分体现出这个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保持了民风民俗的延续性,旧城中的居民也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生存环境。
① 马维兰纳赫尔地区,即“河中”地区,狭义指阿姆、锡尔两河流域,即现代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
② [皮什达克(pishtaq,源自波斯语),指依旺的正式入口, 在长方形外框内设置高拱券,装饰以阿拉伯文字、几何图形或自然纹样的马赛克。
③ 依旺(Iwan),指圆顶三面墙的大厅或场所,另一面向内部庭院完全开放,广泛用于公共建筑和住宅。
[1][美]约翰·D·霍格.伊斯兰建筑[M].杨昌鸣,陈欣欣,凌珀,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美]纳赫姆·科恩. 城市规划的保护与保存[M].王少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